“十年倒有九年旱,大旱不至便小旱”,鄂北岗地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据气象部门统计,鄂北地区从1949年到2009年的60年间,平均两至四年发生一次干旱,2009年至今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年连旱”。当地老人说,鄂北的干旱由来已久,至少有上百年历史。
鄂北的缺水是资源型缺水,降雨量相对偏低,过境客水少,地下水贫乏。这一区域没有大江大河,只能依靠水利工程来解决缺水问题,但因多年连旱,千条河流断流,九成塘堰干涸,近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 这里还是水质型缺水,由于水源少、水质差,城乡供水矛盾突出。
去年8月份鄂北旱情最严重的时候曾有记者在当地采访,最热的季节也只能四五天洗一次澡。一些村民家中大牲口也被迫参加“节水”,每天只能喂一瓢水。
“枣阳市近五年来,每年降雨量均低于多年平均值。降雨量的减少,加之连续大旱,导致全市库塘存水量严重不足。河流断流或处于枯水位,地下水很少甚至没有,一度形成了无水可抗的局面。”枣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吴彬说。
枣阳是产粮大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了抗旱保丰收,市财政每年投入近1000万用于泵站电费和打机井。枣阳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刘国清说,枣阳人民饱受干旱之苦,枣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35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472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和全省176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
鄂北的随县、曾都、广水、大悟等县市区同样深受干旱之痛。近年来,尤其是自2010年秋季开始,连年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堰塘见底,河渠断流,田地喊渴,人畜饮水出现困难。在气象变化的大背景下,本来就是“旱包子”的鄂北岗地缺水之忧渐成常态化,成为发展转型的一大阻力。
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必须从外地引水。湖北省水利厅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从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方案。
文章作者:,责任编辑:康陆佳,审核签发:梅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