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鄂北局网站!

当前位置  |  党群建设>党建之窗>学习园地

以丹水润民心

发布时间:2024-12-24 【字体:

 (李睿妮)国务院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湖北省水利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鄂北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1月全线建成通水。至今,工程通水运行近四年,累计引水4.3亿立方米。

破题 引水势在必行

为什么要建设鄂北工程?主要原因是,尽管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是行洪走廊、蓄水袋子,多的就是水。其实,湖北水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呈现“南涝北旱”的格局,缺水问题一直困扰着鄂北地区。据气象部门统计,1949年到2009年的60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2至4年发生一次干旱灾害;2010年以后更发生历史罕见的“五年连旱”——堰塘见底,河渠断流,田地龟裂;降水时空不均、高温蒸发量大、土壤不蓄水使鄂北地区千百年来一直饱受资源性缺水之苦,也制约着鄂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为彻底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湖北省水利厅迅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治本之策,经过反复科学论证水利工程与水量调度的重要性,得出一个结论,要想拔掉鄂北地区的“旱根子”——必须引调入外来水。 

怎么引调水是个问题。专家提出了从加高大坝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的方案。新方案不借助襄阳引丹渠,而是另辟新渠,全程自流,经老河口市、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县、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终点至大悟县,跨越鄂北3市7县(市、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名称由此诞生。 

“鄂北工程是民生工程,湖北砸锅卖铁也要上。”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建设鄂北工程。规划方向正确,大员上阵,高位推进,构想变宏图。2014年,鄂北工程列入国务院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鄂北工程可研报告;10月22日,鄂北工程在大悟王家冲水库正式破土动工。2021年1月工程全线通水,历经五年建设、14000多名建设者、7139台机械设备接续奋战在269.67公里长的战线上,在15000多个日日夜夜中,如期完成180.57亿元投资,惠及鄂北地区482万人、364多万亩耕地的鄂北工程。 

“引水入枣,有水真好”。枣阳市七方镇路旁的标语,道出了枣阳人民也道出了鄂北人民的心声。 

鄂北工程全线自流引水,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联合调度,设有24处分水口,年均供水7.7亿立方米。这条横亘鄂大地的幸福水脉,让长期困扰鄂北地区发展的“旱包子”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大考 全线发力效益初显

2022年,湖北省发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水文干旱。连日高温炙烤着大地,让鄂北地区旱上加旱。 

大旱即大考! 

鄂北工程迅速响应,于2022年6月首次启动应急抗旱输水,通过科学调度和精准管理累计供水1.4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沿线77.5万人饮用水和92.1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确保了大旱之年保丰收。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鄂北工程作为抗旱“利器”能在抗旱最吃紧、最关键和最困难时期充分发挥效益,关键在于对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工程转入全面运行阶段后,项目法人鄂北局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对水资源的精准调度,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2021年3月1日,湖北省第一部单项工程管理办法——《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与供水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把水利工程建设实践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大胆探索我省大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改革传统水利工程运管模式,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促进治水、管水能力现代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有机结合、一体推进。结合调度工作实际,编制印发工程初期运行调度管理制度,优化完善调度信息报送反馈流程、调度计划报批执行程序、各类水量调度报表编制等调度工作内容。畅通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受水区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做好水量调度计划的执行和调整,切实保障工程供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 

一系列有力措施夯实了鄂北工程高效运行的基础,形成了在线调节、干渠供水、水库蓄水、高效用水的供水安全保障格局,不仅在抗旱保供、效益发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为受水区生活、农业、工业用水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健康指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枣阳是全国、全省粮食主产区,鄂北工程通水后,对灌区农业抗御旱灾、保证粮食增产增收起到安全稳定提高的作用。四季用水有了保障,可以大幅度改变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利用枣阳广阔的平原土地,以七方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为试点,在沿途分水口乡镇逐步推进大面积枣阳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建设,通过园区水利灌排一体化建设,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提高粮食增产丰收。解决疏通境内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用水问题,通过有效的水利灌溉体系,科学调度水源,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80万亩,巩固提高枣阳产粮大市地位,为枣阳保持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提供支撑。工程沿线枣阳市人民政府、大悟县人民政府分别送来牌匾、锦旗感谢。地方肯定、人民认可是对鄂北工程效益发挥的最高褒奖。 

未来 共绘美好画卷

2024年是鄂北局成立10周年,也是鄂北工程安全运行的第3年。水资源调度是鄂北工程建成之后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能充分发挥工程抗旱基础性作用,坚决扛好供水保障政治责任,鄂北局建立健全供水机制、完善用水计划、水量分配方案,优化配置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调度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 

自2021年1月工程通水至今,总共编制调度运行日报877期、调度运行月报24期,下达调度指令534份,全线累计引水总量4.3亿立方米,累计分水4.04亿立方米。其中老河口市累计分水2866万立方米、襄州区累计分水5481万立方米、枣阳市累计分水1.24亿立方米、广水市累计分水1.13亿立方米、大悟县累计分水2036万立方米,向随县生态补水6140万立方米。 

鄂北工程不仅在抗旱保供、效益发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为受水区生活、农业、工业用水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健康指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的征程已经起航,新的战鼓已然敲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给湖北水利建设、鄂北工程建设擘画出新的蓝图。如今的鄂北工程,历经8年风霜雨雪、峰回路转、披荆斩棘,也开启了新的征程。工程正朝着建成“绿色生命工程”的目标,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景观设计、文化建设。 

未来,鄂北局将始终坚持发展的脚步,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岁月,充分发挥鄂北工程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优势,让鄂北地区“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为国家水网建设和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和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